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这是习近平对内蒙古发展的期许,也是2500万草原儿女的共同心愿。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和与会代表一起听建议、谈发展,共同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出谋划策。
“发挥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作用”
走过70余年的发展历程,今天的内蒙古犹如镶嵌在祖国北疆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林海与草原交相辉映,沙地和湿地治理有方;这里,一列列“钢铁驼队”奔驰不息,一座座边疆哨所初心不忘;这里,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群众生活愈加美好……
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
内蒙古有4200公里边界线,与俄、蒙相接。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地理位置。如今,18个口岸货运量和进出境人次都已数十倍于开放之初。其中,满洲里口岸有33条中欧班列线路,是我国出境班列数量最大、货物跨境转运效率最高的国际陆港。订单过关只需2个半小时,365天24小时随时可以通关。2017年,内蒙古境内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进出口值达611亿元,同比增长27.5%。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补足基础设施欠账,发挥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用。”习近平为内蒙古的发展指明方向。
近年来,内蒙古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工业结构由“一煤独大”转向多元化支撑。2016年,煤炭占工业比重由5年前的34%下降到22%;产业加快聚集,工业开发区(园区)对工业贡献率达68%;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21%,达世界先进水平。2017年,内蒙古化解煤炭、钢铁产能865万吨,商品房待售面积、规模以上工业成本持续下降,“三去一降一补”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同年,全区农牧业喜获丰收,粮食产量553.68亿斤,牲畜存栏1.26亿头(只),稳粮优畜、为养而种的农牧业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底,全区绿色数据中心总装机能力突破100万台,居全国首位。
“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实施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华北、东北、西北,又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是“三北”地区重要的生态防线。
绿色,是这片草原的美丽容颜,同时也是精神内核。
近年来,内蒙古以草原、森林为主体,重点建设大兴安岭、阴山和贺兰山生态防护屏障,建设沙地防治区、沙漠防治区、草原保护与治理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区,加强湿地等禁止开发区域保护和地质环境治理,努力推动形成“三屏四区”的生态安全屏障。
据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森林面积达到3.73亿亩,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达21.03%。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几大草原,使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区域占到了全国草场面积的35%以上,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
如今,从满眼黄沙的不毛之地到郁郁葱葱的绿色屏障。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城镇乡村绿色环绕,江河湖泊清波交响。内蒙古守住生态底线,坚持美丽与发展共赢。
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一样吃苦耐劳、一往无前
习近平曾用形象比喻勉励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
自强不息的内蒙古人民不断创造着奇迹。以乌兰牧骑为例,60年来,一代代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2017年11月,习近平回信勉励乌兰牧骑队员,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习近平还时刻牵挂着内蒙古各族困难群众。2014年1月,习近平冒严寒,来到地处边陲的兴安盟阿尔山市,在伊尔施镇74岁的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详细了解一家人的生活。
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内蒙古将民族地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区141万各族同胞摘掉“贫困帽”,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在全国率先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和城镇失业率低于4%的目标控制值,“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重点棚户区改造任务圆满完成。
站在时代的峰峦回望历史,70余年风雨兼程记载着新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巨大的历史跨越。今天,现代化的内蒙古自治区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扮靓了祖国北疆的同时还承载着内蒙古各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程祥 刘亮)